【两会访谈】
不断积蓄高质量发展强劲势能
——访甘肃省委副书记、省长任振鹤代表
光明日报记者 宋喜群 王冰雅
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,都鲜明提出“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,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”。全国人大代表、甘肃省委副书记、省长任振鹤在接受光明日报采访时说,甘肃作为后发赶超省份,对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,对新一年的发展充满信心。我们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,以争先志气、赶超意识积蓄高质量发展势能,以福祉增进、品质提升夯实高质量发展底色,以实干担当、敢作善为凝聚高质量发展合力,奋力谱写现代化建设新篇章,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。
“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我们‘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、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’的殷切嘱托,为全省发展提供了方向坐标、行动指南和强大动力。”任振鹤代表介绍,我们牢记嘱托、感恩奋进,在打赢脱贫攻坚战、撕下“苦甲天下”历史标签的基础上,把一切精力都聚焦到加快发展上,“跳起摘桃”、争先进位,2023年经济增长6.4%,增速居全国第6位,保持了“十四五”以来向上向好的积极态势。在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新征程上,我们要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勇毅前行,走好新时代赶超跨越的奋进之路。要心怀“国之大者”,保持信心定力,立足国家所需,发挥甘肃所能,加快破解城乡、区域、产业“三个不平衡”,着力跨过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升级转换、从传统产业主导向新兴产业引领迈进、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融合加速演进、从“四强”行动形成千帆竞发态势向辐射带动全省整体跃升“四个关口”,更大力度盘活存量、引入增量、提高质量、增强能量、做大总量,努力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。
任振鹤代表说,我们要始终以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、衡量发展、推动发展,奏响高质量发展“最强音”。2024年甘肃将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,聚焦聚力打好“六大战役”:
一是稳增长的阵地战。坚持稳中求进、以进促稳、先立后破,落实好国家一揽子政策措施,全力扩投资、促消费,持续拓展经济向好空间。
二是调结构的突围战。统筹产业、产品、所有制结构,强龙头、补链条、聚集群,在转方式、调结构、提质量、增效益上积极进取,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。
三是促改革的攻坚战。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,巩固深化农业农村、国资国企等改革成效,加快民营经济发展,不断释放高质量发展活力。
四是扩开放的主动战。用好“一带一路”最大机遇,走出去、请进来,主动打好外贸、外资、外经、外运“四外联动”组合拳,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质效。
五是惠民生的持久战。坚持尽力而为、量力而行,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,加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,扎实推进积石山县地震灾区灾后重建,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六是防风险的保卫战。主动创安、主动创稳,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,稳妥有序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,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锚定新型工业化方向,推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,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,催化老工业基地开新枝、发新芽,让产业动能引擎更加强劲。对此,任振鹤代表有系统深入的思考:一是以改造传统产业筑新质生产力之基。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“1+N+X”攻坚战,聚焦优势产业、集中优势资源,加快石油化工、有色冶金、装备制造等“老字号”改造升级,促进支柱产业向高端跨越、智能升级、绿色转型。二是以培育新兴产业提新质生产力之效。充分发挥能源矿产、特色农产品、中医药等资源优势,以新能源、新材料、先进制造、生物医药、现代农业等产业为重点,完善梯度培育体系,持续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量,全力锻造产业竞争新优势。三是以布局未来产业谋新质生产力之势。聚焦数据信息、氢能利用、人工智能、量子科技等领域谋划布局,推动创新链、产业链、资金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,努力在新领域新赛道上抢占先机,争得一席之地,赢得一域精彩。
“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统筹意识、系统观念,既‘五指并拢’,也‘十指弹琴’,做到促发展与守底线、惠民生、保安全良性互动、共促共进。”任振鹤代表说。一是筑牢生态之基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之路,深入落实黄河国家战略、“双碳”战略,全面推进“三北”工程,以敬畏之心、硬核之举保护生态环境,让陇原大地更具绿色魅力。二是筑牢“三农”之基。聚焦“两确保、三提升、两强化”,守牢粮食安全底线,做好“土特产”文章,致力构建农业现代化大产业。深化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打造更多形态美、生产美、生活美、人文美的和美乡村。三是筑牢安全之基。坚持底线思维、极限思维,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深化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专项整治,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,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。
“蓝图已经绘就,使命催人奋进。我们将把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最鲜明底色,坚定当好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的执行者、行动派、实干家。”任振鹤代表表示。
甘肃省委副书记、省长任振鹤代表
《光明日报》(2024年03月06日 13版)